在北京时间昨夜进行的国际篮联亚洲杯预选赛中,九游娱乐中国男篮以89:79战胜日本队,取得小组赛关键胜利,本场比赛最引人注目的焦点,是19岁新星王俊杰身披国家队战袍的首次亮相,这位效力于NCAA旧金山大学的前锋在14分钟出场时间内拿下7分3篮板,赛后接受采访时坦言:"我渴望在国家队平台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价值,但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和杨瀚森实现内线连线。"
首秀表现可圈可点
比赛第二节还剩6分33秒时,身披23号球衣的王俊杰替换张镇麟登场,上场仅47秒,他就在底角接赵继伟分球,毫不犹豫地出手三分命中,收获国家队生涯首粒进球,这个进球瞬间点燃了替补席,主教练乔尔杰维奇在场边用力鼓掌。
"说实话出手时手都在抖,"王俊杰赛后笑着回忆,"但训练时教练一直强调要敢于承担责任,这就是我的比赛方式。"除了外线投射,他还展现了出色的防守意识,两次成功干扰对手的快攻,并在第三节末段完成一次精彩的补篮得分。
技术统计显示,王俊杰本场投篮5中3,三分球2中1,罚球2中0,效率值为+8,虽然出现2次失误和3次犯规,但对于首次代表国家队出战国际比赛的年轻球员而言,这样的表现已获得教练组认可。
与杨瀚森错位的默契
值得注意的是,本场比赛中锋杨瀚森因左脚踝扭高挂免战牌,这让备受期待的"双子星连线"未能成为现实,王俊杰和杨瀚森同为2023年U19男篮世界杯核心成员,当时两人一内一外的配合成为中国队最有效的进攻手段。
"我们私下经常讨论在国家队配合的场景,"王俊杰语气中透着惋惜,"瀚森的高位策应和我的无球跑动本来可以产生很好的化学反应,昨天训练时我们还特意练习了手递手配合,可惜今天没能用上。"
这种遗憾在第二节尤为明显——当王俊杰空切到篮下时,由于缺乏杨瀚森这样具有出色传球能力的内线,球未能及时传到空位,转播镜头捕捉到王俊杰向队友摆手示意的情景,这个细节暴露出新老队员之间的默契尚未完全建立。
乔帅的战术考量
主教练乔尔杰维奇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专门谈到对王俊杰的使用:"年轻球员需要逐步适应国际比赛的强度,我让他从替补打起是为了保护他的自信心,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。"
当被问及为何未安排王俊杰与余嘉豪等内线进行特定配合时,乔帅解释:"战术体系需要整体性,不能为某个球员单独设计战术,王需要学会与所有队友配合,而不仅仅是熟悉的人。"
这种安排客观上造成王俊杰某些时候在进攻端存在感不足,第二节有一次典型回合——王俊杰在弱侧获得错位机会,但持球队友选择强攻而非分球,最终以失误告终。
技术特点亟待完善
从比赛过程看,王俊杰展现出了现代篮球最需要的空间型四号位特质:2米08的身高拥有外线投射能力,移动速度足以换防外线球员,但同时也暴露出对抗不足和处理球能力有待提高的问题。
最明显的例子发生在第三节还剩3分11秒时,王俊杰背身接球试图单打日本队归化球员霍金森,但在身体对抗后失去重心导致走步违例。"国际比赛的对抗强度确实超出预期,"他承认,"特别是防守时的身体接触,裁判的吹罚尺度比NCAA更宽松。"
另一个需要改进的是罚球稳定性,第二节末段获得两次罚球机会全部偏出,这对以投篮见长的球员而言是不应有的失误。
历史位置的启示
回顾中国男篮历史,王俊杰的类型让人联想到早期的杜锋——具备外线投射能力的大个子,但需要增强内线对抗能力,也有专家认为他的发展模板更接近广州队的焦泊乔,都需要在保持投篮手感的同时提升防守硬度。
与前辈们相比,王俊杰的优势是拥有NCAA的训练体系加持,旧金山大学主帅克里斯·格拉维尔曾公开表示:"王是我见过最勤奋的中国球员,他的投篮手型已经达到NBA水准。"
未来发展的关键
本届亚洲杯对王俊杰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,随着周鹏等老将逐渐退出国家队,锋线位置急需新鲜血液,但竞争对手同样强大,同样年轻的庞清方、王浩然等海外球员也虎视眈眈。
"我知道自己需要改进什么,"王俊杰态度明确,"首先是增重至少5公斤肌肉来应对对抗,其次是提高传球视野,今天有几次应该分球的时机都错过了。"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与杨瀚森的配合未能实现,但王俊杰与赵维伦的搭档效果出色,两位都有海外经历的青年才俊展现出超越年龄的默契,第二节那次挡拆后击地传球助攻堪称全场最佳配合之一。
未来的期待
当终场哨声响起,王俊杰与队友击掌相庆后,特意走到场边与因伤休战的杨瀚森拥抱交流,这个画面被现场摄影师捕捉下来,或许将成为中国男篮新时代的经典瞬间。
虽然首秀留有遗憾,但王俊杰的表现已经给球迷足够多的期待,正如男篮名宿王仕鹏在解说时评价的:"年轻球员需要经历这种遗憾才能成长,今天没实现的配合,未来也许会在更重要的舞台上展现。"
随着中国男篮进入新老交替的关键阶段,王俊杰和杨瀚森这对未能在本场联手的年轻组合,依然承载着中国篮球未来的希望,他们的故事,或许才刚刚翻开序幕。
评论列表